年初至今,放射科的檢查量一直保持高位,確保安全生產(chǎn)的重要性愈發(fā)凸顯。近期數(shù)月,CT增強檢查中對比劑滲漏事件頻發(fā),這要求我們進一步增強對增強檢查安全性的關注。為此,本月20日的科務會議特別邀請了臨床同仁,共同探討“對比劑滲透率增高之原因及緩解策略”。
本部門護理團隊成員任永麗與成璐兩位老師,預先對發(fā)生外滲的患者信息進行了搜集與統(tǒng)計,并通過查閱相關文獻,對可能導致外滲的危險因素進行了分析。12月與1月期間,所有外滲患者均為住院病人,其中包括一名正在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。任永麗老師在匯報中指出,根據(jù)文獻研究,對比劑外滲的風險因素主要包括五個方面:高危人群、疾病因素、治療因素、器材因素以及人為因素。
在會議上,劉麗娟護士長提出了針對這些風險因素的初步緩解策略。她強調,對于高危人群,例如老年人、兒童及腎功能不全者,應采取更為謹慎的態(tài)度進行增強檢查。同時,對于正在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,應盡量避免在透析日進行增強檢查,以減少對比劑與透析液的相互作用;并且應避免選擇進行透析的側血管進行靜脈注射,以進一步降低對比劑在高壓注射下的壓力。
在疾病因素方面,任永麗老師強調,對于糖尿病患者、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等,應密切關注其血糖水平、免疫功能狀態(tài)等,以便及時發(fā)現(xiàn)并處理可能引發(fā)對比劑外滲的風險。此外,治療因素亦不可忽視,如化療藥物的使用、放療史等都可能增加對比劑外滲的風險。因此,在進行增強檢查前,應充分了解患者的治療史,以便制定個性化的檢查方案。
關于器材因素,曾浩主任指出,應確保檢查過程中器材的穩(wěn)定性和準確性。同時,應定期對器材進行檢查和維護,及時發(fā)現(xiàn)并更換老化或損壞的器材。
在人員培訓方面,余艷護士長強調,應加強全院護理人員的培訓和教育,提升增強檢查前準備操作技能的認知、熟練度,以及對比劑外滲的認識和處理能力。此外,還需制定對比劑外滲應急預案,確保在發(fā)生外滲時能夠迅速、有效地進行處理。
最終,臨床同仁建議建立對比劑外滲事件的報告和分析制度,對每一起外滲事件進行詳細記錄和分析,總結經(jīng)驗教訓,提出改進措施。這將有助于不斷完善和優(yōu)化增強檢查流程,提高檢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