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在“5•12”
四川省遂寧市第一人民醫(yī)院護理部 梅琳
[備注:此文刊登于中華現(xiàn)代護理雜志]
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,在中國•四川汶川發(fā)生了有史以來損毀面積最大的特大地震。寧靜、詳和的遂州大地一時間人人惶恐。
遂寧市第一人民醫(yī)院消化內(nèi)科值班的兩名護士龍潔、蔡燕正忙碌穿梭在治療室、走廊和病房之間,為病人完成各種治療。忽然,病房窗戶被震得“咯吱咯吱”,墻上的石灰一塊一塊的往下掉,病房內(nèi)的輸液掛鉤直搖晃。“不好!地震了!”,兩人不約而同的說道。能走的、有家屬的病人必須馬上轉移到醫(yī)院門診大樓左側的車棚內(nèi)。兩人不由分說馬上分頭行動。此時,一些病房內(nèi)的病人及家屬已開始騷動起來,一些家屬已經(jīng)開始從床上將病人扶起來向病房外走去。病房晃動得更厲害了。“病房里有二位危重病人沒有家屬,快!你去扶23床先下去。”龍潔說:“我去扶42床(一位84歲的楊大爺,腦梗賽,因左側肢體無力走路很慢很慢)跟著就下來。”剎時龍潔箭一般地射向走廊盡頭(在樓梯口遠處的42床)。病房內(nèi)她右手舉起輸液瓶,左手拿起楊大爺平時鍛煉用的棍子說:“大爺,別急,我來扶您。”大爺眼眶瞬間已噙滿了淚水:“謝謝你了!你看,這么不湊巧,今天中午我的女兒因家里有事,回去了,剛走。”“大爺,別急,我們不會丟下您的!”龍潔回應道。“是!是!是!”大爺微微一笑點點頭。龍潔一手挽著大爺,一手高高地舉起輸液瓶。病房左右晃動,人快要不能直立。大爺努力地拄著拐杖,龍潔左手緊緊挽著大爺?shù)淖笫直,似乎生怕大爺從手上跌落下去?秒、2秒、3秒……,時間在向前挺進;30米、29米、28米……咫尺之遙的距離卻那么的漫長。忽然,一塊磁磚從高空貼著龍潔的前額垂直飛下,操壩上所有的人驚呆了,直發(fā)出“唏噓”之聲。終于到達了車棚。
“我去拿一些常用的急救藥,再拿個氧氣枕,你在下面守著病人。”蔡燕說完,便向樓梯沖去。“你小心點喲!”龍潔目送著她靈巧的身影消失在樓梯的拐角處……。
車棚內(nèi),病員、家屬的臉上因為剛才的恐慌而顯得有些木訥。龍潔在病員之間忙碌著:清點病員,檢查病人的靜脈輸液通道,安慰病員及家屬。一個臃腫的背影映入了眼簾,這是誰呢?哦!是有著6個月身孕的呼吸、心內(nèi)科護士王愛華,她正忙著清點病員、察看病人的靜脈輸液通道。“還有一位護士呢?”“李紅下來以后又折返回病房取藥物及氧氣枕去了。”“哦!”龍潔應道。“蔡燕也折返回科室去拿急救藥去了”。“護士,我的液體不走了。”一位病員叫道。“好,我來看一下。”龍潔道,“可能是剛才走得太急,沒注意到手的高度,血倒轉來了。”“沒關系,你給我取了另外打一針。”楊大爺答道。楊大爺此時睡在床墊上,龍潔為了方便穿刺,單膝脆下,從工作服的口袋里拿出一袋棉簽利索地從中抽出一根,迅速拔出針,用一支棉簽壓著。稍等片刻,又取下頭皮針與輸液管的接頭,將針頭放在彎盤內(nèi),拿出一個新頭皮針重新接上,消毒、進針、回血,放開壓脈帶,囑大爺松開拳頭,固定膠布。“謝謝喲!”大爺深情地說。“不客氣!”“你睡好了,楊大爺。”龍潔回應道。
地震時刻的外三科腦外病房,還正在生病的護士長李荔來不及換下睡衣和拖鞋,第一時間趕到了病房。第一時間,因地震而受傷的病員陸續(xù)被收到了科室;第一時間,在家中休息的護理人員陳鷹、鄒佼佼不約而同來到了科室;第一時間,清創(chuàng)室內(nèi),無影燈下,敷料、手術鉗、縫合針、手術剪......經(jīng)清創(chuàng)縫合后三個輕傷員先后安全回到了病房;第一時間,搶救室內(nèi),醫(yī)護人員對一顱腦損傷傷員的搶救正在進行:建立靜脈雙通道、導尿、備皮、心電監(jiān)護,準備手術……無聲的畫面,交織出了傷者生的希望。
余震仍不時襲來。在肝膽外科、骨外科、手術室、血透室……上演了一場驚天地、泣鬼神的大劇。在危難之際,她們把希望留給別人,把危險留給自己。她們用實際行動彰顯著白衣天使仁慈博愛的精神。愛讓她們執(zhí)著,愛讓她們勇于擔當。在崗位上,她們認真地履行著對每一個生命的莊嚴承諾;在危難中,她們真情守護,為每一個生命找到生的希望。正如一位被轉移下樓的24床的家屬事后這樣說:“別看護士們年輕,遇著這么大的事,居然那么鎮(zhèn)定安排我們轉移,不是丟下我們不管,而是始終和我們病員站在一起,不愧為白衣天使。”簡單,直白,沒有一點修飾。
大災讓人勇敢,大災讓人堅強。這就是護士!